东南亚国家汇率贬值了吗(东南亚国家汇率贬值了吗知乎)
本文目录
一国货币贬值对经济有何影响
简单来说,货币对外贬值的危害就是进口商品需要多交本币。大量外国投资者抛售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进一步贬值,企业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居民实际上是去银行提取现金,并通过购买储备物资来抵御物价上涨,这给他们的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危机。这个时候就要考验央行的外汇储备,通过卖外汇买本币来稳定货币。
通过降低国内商品相对于国外产品的价格,货币贬值使外国人增加对国内产品的需求,而国内居民减少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外币购买力相对提高,国内商品、服务、交通、住宿等费用贬值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
本币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本币贬值后,一个国家的贸易收入往往会提高,外贸部门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国家的开放程度,让更多的产品与外国产品竞争。
2、本币贬值也对价格有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张导致需求推高价格;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来推高价格,货币贬值对价格的影响会逐渐扩大到所有商品,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扩展资料
货币贬值的原因
货币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作为国际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消除失衡的调节措施等问题。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历来得到经济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从失衡恢复到平衡的条件,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政策主张,其中以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最具代表性。
尽管各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大多没有专门探讨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但各种不同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运用本币贬值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均探讨了应具备的条件,或前提条件或假设条件,当这些假设不成立或前提不满足时,其结论便会出现偏差,也就是“失灵”问题。
对当代货币贬值调节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因为这些假设不成立或前提不满足,作为解释变量能解释一些失灵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
港币和美元汇率是固定的吗
港元兑美元汇率不变,属于固定汇率。
中国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稳定港元汇价,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一直维持至今。
拓展资料:
固定汇率,是指由政府规定该国货币同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两国货币汇率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以内。
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兑换是以各自货币含金量作为基础,铸币的平价则是它们汇率的标准,此时汇率的波动受到黄金输送点(Goldpoints)的约束,这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
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
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时,政府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使汇率维持不变。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本位制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都实行固定汇率制。
优点
(1)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缺点
(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2)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
(3)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浮动汇率的对称,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的官价。
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击时,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政府进行干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
美国政府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得轻易改变。
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1%以内。如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美元如今在贬值吗
是的
美元贬值,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需要从一个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开始。
简单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通过一个固定的比价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这一体系下,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几乎是高度稳定的,各国贸易和财政不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因为金融赤字的国家势必流走真正的国家财富。
这一体系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所以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而长期的贸易逆差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
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种危机开始爆发。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全球性“美元过剩”出现。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这使黄金正式退出了货币体系。
最近的一本畅销书《货币战争》认为,这正是国际银行家们乐于看到的。因为在黄金间接本位的布雷顿体系下,所有的国家都必须诚实和刻苦地工作来积累财富,严重的赤字根本无处藏身,他们手中的“货币发行权”也就无法成为巧妙掠夺世界各国人民财富的工具。
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成立。不可否认的是,在挣脱了黄金这一紧箍咒(金本位时代,每印刷一定量的纸币,必须对应一定量的黄金储备)之后,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工业国信贷扩张明显加快,“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到 2024年为止,美国的政府、公司和私人欠债总额已经高达44万亿美元,如果按照5%的最低利息估算,每年仅偿还利息就高达 2万2000亿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贬值表面上看似乎冲击了美国的经济,实际上却让美国获益了。因为随着美元贬值,美国的外债同时也在缩水。
美元与石油的“跷跷板效应”
在一国国内,货币发行权的滥用会导致通货膨胀;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滥用货币发行权就会导致本国货币被市场抛弃。
既然如此,“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的美元为什么没有被抛弃?有专家分析说,这其中存在一个例外,那就是滥发的货币是世界基准货币,无法被使用者所淘汰。
按说,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美元已不再是世界基准货币,它是如何让各国无法淘汰它的?这就需要被人称为“黑金”的石油出场了。
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随之迅速贬值。为了重建世界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必须找到一种能有效影响价格的实物。1973年底,石油危机爆发,油价飞涨,这给了美国找到可以替代黄金的硬通货的机会。到1975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这样一来,全世界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首先需要持有美元,而油价上涨,进口国就需要持有美元更多,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又一次找到了依靠。
从那以后,“美元与石油”结成了类似“美元与黄金”的参照物关系。通过石油这种全球工业的粮食,美元再一次成为世界基准货币。美联储也得以继续大量印刷绿色钞票而不引起贬值。
如今,又到了“油价飞涨”的时候。2024年1月2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关口。
有人分析,此番油价飞涨,虽然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增有关,但主要的罪魁祸首却是美元。因为身陷次级贷风波,让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愈加强烈,美元几乎对所有货币都出现了迅速的贬值。
由于原油价格是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和原油就像是在玩跷跷板,一端下沉就会引起另一端高高翘起。由此,美元贬值,油价自然地会出现上涨。
猪肉涨价,都是石油惹的祸?
由于石油目前是全球工业的粮食,油价上涨必然引起连锁反应。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这意味着发展成本的不断增加。
为了缓解压力,各国使出了浑身解数。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则祭出了“生物能源”的妙招。2024年8月,布什政府推出《新能源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24年,美国年产生物能源将达到360亿加仑;到2024年,多达一半的新车必须能使用生物油料比例达85%的混合汽油。
对此,《三联生活周刊》这样分析:布什政府从来对环境问题无动于衷,甫一上任便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却在石油价格步步上涨时推出了《新能源法案》,大张旗鼓地鼓励机器与人类争夺粮食,用玉米提炼乙醇。这背后一定藏着阴谋,一个借粮食再次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的阴谋。
这一说法无疑有其道理。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0%,出口量占到世界玉米总贸易量70%(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1/4),在世界粮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美国已把20%的玉米用于提炼生物能源。这必然减少其玉米年出口量,进而引起国际市场玉米期货价格的大幅波动。
玉米恰恰是家禽家畜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上涨不仅会影响其他粮食作物价格,还会对包括牛奶、鸡蛋、奶酪、黄油、家禽、猪肉、牛肉、酸奶以及冰淇淋等与玉米紧密相关的食品造成影响。
这就是去年以来,中国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食品价格上涨使我们的CPI攀高,进而影响利率预期。正当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的时候,高企的CPI等于帮助西方推高人民币银行利率,逼迫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下,大量海外资金流入,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增大。由此,《三联生活周刊》认为:一轮类似于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氛围在我国周边形成。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中国该如何打赢这场石油、金融、粮食和住房等多手段并用的残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