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各国汇率换算(东南亚国家的汇率)
本文目录
外汇汇率的汇率制度
所谓有效汇率,是指由贸易权重确定的外币的加权平均价格。IMF组织测算成员有效汇率时,一般选择该国前20名贸易伙伴国,按照每一贸易伙伴国在该进出口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确定贸易权重,该国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等于这20个国家本币对所求外币的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将名义有效汇率剔除该国当年的物价上涨因,就得到实际有效汇率。由于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而且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与单纯运用名义汇率相比,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值。如果一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意味着该国的货币对外贬值较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对外贬值的平均幅度更大,该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相对提高,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贸易收支容易出现顺差,反之则相反。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该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是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上下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该制度在历史上早就存在过,但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以后。 a.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
b.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c.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d.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过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⑴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该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金本位下汇率制度的特点:
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汇率制度安排,是钉住型的汇率制度。
a.黄金成为两国汇率决定的实在的物质基础。
b.汇率仅在铸币平价的上下各6‰左右波动,幅度很小。
c.汇率的稳定是自动而非依赖人为的措施来维持。
⑵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概括起来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即在短期内汇率要保持稳定,这类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但它又允许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随时调整,这类似弹性汇率。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a.实行“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b.在“双挂钩”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协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汇率平价+-1%的范围内波动,各国必须同IMF合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汇率的波动不超过该界限。
由于这种汇率制度实行“双挂钩”,波幅很小,且可适当调整,因此该制度也称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特点:
a.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黄金平价,但货币的发行与黄金无关。
b.波动幅度小,但仍超过了黄金输送点所规定的上下限。
c.汇率不具备自动稳定机制,汇率的波动与波幅需要人为的政策来维持。
d.央行通过间接手段而非直接管制方式来稳定汇率。
e.只要有必要,汇率平价和汇率波动的界限可以改变,但变动幅度有限。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作用: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从总体上看,在注重协调、监督各国的对外经济,特别是汇率政策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避免出现类似30年代的贬值“竞赛”,对战后各国经济增长与稳定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缺陷:
a.汇率变动因缺乏弹性,因此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力度相当有限。
b.引起破坏性投机。
c.美国不堪重负,“双挂钩”基础受到冲击。
⑶浮动汇率制度
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a.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
b.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该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该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全世界约有一百多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c.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d.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4.汇率制度的创新应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1
香港历史上曾实行了多种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1842至1935年为银本位制;1935至1972年为英镑汇兑本位制;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1美元兑5.65港元);1974年11月1983年10月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1983年10月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至今。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
准确来说,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联系汇率制的实施,有着深层的政治及经济原因。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2
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正式开始谈判。由于最初谈判进展缓慢,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房地产市场崩溃,港元不断贬值。其间,香港各阶层人士多次呼吁港府出面挽救港元,但港英当局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诿。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汇价逼近1:10,港汇指数也锐挫至57.2的历史最低水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港英当局不得不放弃其完全不干预货币市场的原则,转而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建立一个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
简言之,汇率水平就像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感觉自己的货币汇率太高了,那么只要多印一点自己的货币,投放到市场上,供应量增加,其价格也就是汇率自然会下来,所以要让自己的货币贬值,政府是较容易做到的,但要让自己的货币升值,就不是完全靠主观意愿能做到的,因为政府需要用外汇来支持自己的汇率,但它自己不能印外币,所以它对该国货币的支持能力是由它所持有的外汇储备量决定的。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尼、韩国等最终不得不让自己的货币大幅贬值,便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而联系汇率制度就是以一系列制度来保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去支持事先固定的汇率,并且在制度上保证供需关系最终会自动调整到固定的汇率水平,达到平衡。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一点,就是在发行该国或该地区货币时,其数量不能超过自己的外汇储备,比如说香港政府最终把把港元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7.8港元左右,即每发行7.8港元,至少要相应地有1美元的储备,这样,它就能确保不至于在有人大量抛出港币时,没有足够的美元以固定的汇率买入,由于金融体系的放大作用,尽管香港政府可能只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港币,但市场上实际的资金量,再加上银行存款金额,要大大超过这一数字,所以,香港特区的美金储备量要超过港币的实际投放量。
而在日常运作中,一旦对美元需求增大,港币要贬值时,香港政府便会用它的美元储备买入港元,以维持固定汇率,这时候,随着买入港元的活动越来越深入,市面上港币越来越少,获取港币的成本越来越高,也就是港币的利率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利率的大幅上升,也会最终使投资者感觉与其换成美元取得低利息,还不如以港币赚取高利息,这也会使抛港币、买美元的人减少,最终使其汇率稳定在固定汇率上,而无须政府继续入市干预。相反,当港币需求增大,产生升值压力时,政府会抛出港币买入美元,从而促使对港币的需求减少,对美元的需求增大。
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迅速地稳定了香港货币。十多年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战。其间,经历了1987年的全球性股灾、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1年国际商业银行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但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联系汇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集系,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
由此可见,联系汇率制度可以调节市场,使汇率稳定在一个固定水平上,但同时也要看到,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由于政府特别关注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它的货币数量不完全受到市场对其货币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港元受到投机资金的冲击,在联系汇率制度的作用下,港币利率高涨,并影响到地产、金融等行业,但香港政府却一时难以像别的国家或地区一样,通过调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因为它的利率水平是由外汇市场决定的,所以联系汇率制度是相当严格、弹性很小的一种体制,并非对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适合。
因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点。
①它使得香港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受制于美国的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这两个经济杠杆的调节能力。
②联系汇率制度还被认为是造成香港高通货膨胀和实际上的负利率并存的主要原因。
③由于实行了联系汇率,也无法通过汇率的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等等。
但是,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有着深刻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历史也肯定了其稳定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同时,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这一制度本身也日趋完善。
建国至今人民币汇率年表(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年份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汇率2.4622.2451.9891.9611.8591.9411.8581.6841.5551.4981.7051.8931.9762.320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汇率2.9373.4533.7223.7223.7654.7835.3235.5165.7628.6198.351 8.3148.2908.279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汇率8.2788.2798.2778.2778.2778.09228.19177.97357.52156.93856.836.6156. 38516.298
一元人民币各国兑换表现在
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如下:
1元人民币=0.1570美元
1元人民币=0.1388欧元
1元人民币=0.1169英镑。
1元人民币=0.2012加元。
1元人民币=0.2171澳元
1元人民币=18.0187日元
以上是人民币与世界六大主要国家货币的兑换表。此外,1元人民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兑换情况如下:
1元人民币=0.5767阿联酋迪拉姆
1元人民币=DKK 1.032
1元人民币=186.5602韩元
1元人民币=7.9376菲律宾比索
1元人民币=5.2635泰铢
1元人民币=0.11440瑞士法郎
1元人民币=11.7334印度卢比的人
1元人民币=0.2307新西兰元
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美元占比最高,达到38.73%,其次是欧元、英镑和日元,占比分别为36.7%、6.5%和3.59%。
作为亚洲第一强国,除了中国,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使用人民币都比较方便,比如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很多商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现金或者移动支付。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和频率大大增加,已成为全球外汇交易的主要货币之一。(以上汇率以发行日报价为准)
康博金融公司发布这些信息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你的任何决策建议。
相关问答:1英镑是多少人民币,一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汇率换算1英镑= 9.1567人民币1人民币= 0.1092英镑
汇率换算公式 汇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什么是汇率?
简单来讲,汇率是一种货币对另外一种货币进行交换的一种比例。
比如说1美元等于6.2元人民币,这个6.2就是汇率,这是直接标价法。
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即1元人民币等于多少美元,比如等于1毛6,这是间接标价法。
汇率由什么决定?
研究汇率时,可以把美元看做一种商品。例如,把美元看作大白菜。在讨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价格的时候,讨论美元供求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美元供给看做是大白菜的供给。
余永定演讲PPT截图
上图中一条线代表大白菜供给,一条线代表大白菜的需求。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美元的均衡价格,或者说大白菜的均衡价格。
如果政府不去干预,白菜的价格会是多少呢?这取决于白菜的供应情况和市场对白菜的需求,美元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干预,这两条斜线的交点E就是美元的均衡价格,这完全由市场决定。
但正像我们早年经历过的情况一样,由于市场上白菜供应不足,为了防止菜价上涨,政府对白菜实施价格管制。在美元供不应求时,如果不想让美元涨价,政府就对美元实行价格管制(即不让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上涨)。
举个例子,假设美元兑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是6.2,但政府要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定在6.8,就是上面这条绿线所在的位置,此时,市场上的美元供大于求。一旦市场上的白菜供大于求,国家就需要买进白菜。同样,当美元供大于求时需要央行干预,为了不让美元贬值(即让人民币升值),央行就需要买进美元,这样一来外汇储备就增加了。
还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假定美元兑人民币的均衡汇率依然是6.2,但央行想把汇率定在6元人民币换1美元。美元这么便宜了,大家肯定都会想去换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为了使汇率保持在6元人民币换1美元的水平上。只能不断向市场投放美元,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这正如为了压低白菜价格,国家需要不断向市场投放白菜。
这个图右边绿色箭头往下走意味着美元升值,往上走意味着美元贬值,数字越高,人民币就越便宜。根据上面这张图,大家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供求关系来思考人民币汇率如何决定。
“与改革开放同行”系列智库论坛在中国社科院举办。肖斌摄
汇率价格是怎样确定的?
基本上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供求决定。
图中的两条曲线,如果自动就能找到其均衡点,就不需要外部干预。美元多了美元就贬值,少了就升值,如果美元的供给和需求正好相等,其价值就会稳定在均衡点,不会变动了。
除了均衡点E,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图中其他任何位置,都是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决定权就掌握在政府手里,就看政府想把这个汇率维持在哪种不均衡的状态。
这就是第二种方法,政府干预市场。
此外,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又跟国际收支有关系,如果国际收支是顺差(如长期以来,中国经常性项目是顺差,资本性项目也是顺差),市场上的美元就会供大于求、美元就有贬值压力,人民币就有升值压力。如果政府不想让人民币升值,就得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积累外汇储备。
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了逆差,或者说国际收支出现了逆差,美元的需求大于美元供给,央行就得投放美元到市场上,让汇率保持在想保持的水平上,从而消耗外汇储备。
什么是盯住汇率制度?
直接盯住汇率制度,就是让人民币固定在兑换6.2美元这个价位,不管外汇市场供求怎么变,就定在这儿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做法一般是:美元供应多了就买进美元,少了就卖出美元。央行参与到这个市场中去,好像政府过去干预白菜市场价格一样,白菜多了就买走,储存起来,白菜少了就投放白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白菜价格维持在稳定水平上。
从1997年到2024年,人民币基本上是盯住美元的,1994年的时候其实已经实现了汇率的并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盯住美元,不让人民币贬值,既稳定了中国市场,也稳定了亚洲金融,是非常正确的。
盯住美元有什么好处?
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好处是消除了不确定性。例如,企业可能生产情况非常好,产品畅销国外市场。然而汇率突然变动了,本来盈利的企业,有可能因此转为亏损。
假如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为8元人民币,按照1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该企业在美国每卖出1美元产品,原本可以换回10元人民币,利润率约为25%。
但如果汇率突然变成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该企业每卖出1美元商品,只能换回8元人民币,利润率为0%。
若汇率始终是1美元=10元人民币,企业就不必担心汇率波动的影响。因此,企业是不希望看到汇率不稳定的。稳定的汇率,能给企业带来比较良好的生产环境。
嘉宾精彩的演讲赢得观众的掌声。新华网李林摄
盯住美元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资源配置要由市场来决定,汇率是比较特殊的商品,尽管我们用白菜来打比方,但汇率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白菜。
盯住美元实质是在外汇市场上实行价格管制,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错配。
盯住美元或可降低企业对美出口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可能增大对其他国家出口的价格不确定性,如对日本出口的不确定性。
举个例子,原来美元兑日元汇率是1美元等于100日元,假如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变了,变为了1美元等于140日元,升值了40%。由于人民币是盯住美元的,所以人民币兑日元也同样升值了40%。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口到日本标价为100日元的商品,原来能兑换6.2人民币,现在由于升值,只能兑换4.43元人民币。这样一来,企业就会受损,就会减少对日出口。
中国不仅对美国有出口,对其他国家也有出口,因而盯住美元在消除了对美国出口不确定性的同时,由于美元对其他国家汇率的经常性变动,增加了对其他国家出口的不确定性。
盯住一篮子货币或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就是为减轻上述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设计的。
什么是一篮子货币?
简单理解,“一篮子货币”就是作为价值尺度用于度量商品、劳务、金融资产价值的,由不同数量的不同种货币构成的货币单位。
特别提款权(SDR)是典型的货币篮子,是由多种不同数量的货币构成的价值尺度;其中包含0.58个美元、0.39个欧元、1.02个人民币、11.9个日元和0.086个英镑。任何货币都可以用SDR衡量,例如,根据2024年9月30日的汇率,1SDR等于35.65美元。
在已知“成员货币”汇率(对美元汇率)的情况下,SDR可以换算成篮子中的任何货币。
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意思是不管各国汇率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给定数量的本币,都等于给定的篮子货币。举个例子来说,无论SDR中各种货币汇率有什么变化,如果让6.2元人民币一直等于0.028SDR,这就是盯住了SDR这个货币篮子。
观众提问。新华网李林摄
如何设计盯住一篮子货币?
假定给定基期人民币和日元对美元汇率为: 6.2¥=1$; 1$=100yen,因而1¥=16.13。
根据以上假设,可写出:6.2¥=0.6$+0.4$=0.6$+0.4(100yen)=0.6$+40yen
其中0.6$+40yen是所设定的货币篮子。如无论美元对日元汇率发生何种变化,都令6.2¥=0.6$+40yen,则人民币就是盯住一篮子货币。过去,我们说6.2元人民币可以交换1美元。现在我们可以说6.2元人民币可以交换0.6美元加上40日元。在美元对日元汇率为1$=100yen时,两种说法是等价的。
如果在某天,美元对日元升值40%,变为1$=140yen,在盯住美元情况下,当美元对日元升值40%时,人民币也对日元升值40%。但在盯住一篮子货币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就要发生变化。因为1日元能够换到的美元由过去的0.01美元减少到0.007美元。为了保证,6.2¥=0.6$+40yen不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必须改变。由等式6.2¥=0.6$+40(0.00714)$可以计算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为6.5¥=1$,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4.5%(按间接标价法算)。把新汇率代入盯住篮子货币公式,6.2¥=0.6$(140yen/$)+40yen,可算出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变为1¥=20yen,人民币兑日元升值24%。
那么,平常所说的盯住一篮子货币指数又是怎么回事呢。从下面的数学变换可以看出盯住一篮子货币同盯住一篮子货币指数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是数学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余永定演讲PPT截图
可见,为了保证篮子货币指数不变,在美元对日元汇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必须相应调整,为使上式成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必须等于6.5¥=1$。
同盯住美元相比,盯着一篮子,这是一种折中的方法,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既照顾到对美出口,也照顾到对日出口,两边不会全得,也不会全失。货币篮子里每种货币各取多少同每种货币的权重有关,而权重的选取则是根据出口的比重来决定的。盯住一篮子货币也就是使名义有效汇率维持不变。
如果只对美国有出口,美元的权重就是1,其它都是0,但是我们还跟好几十个很多国家做贸易,所以好几十个国家的货币都要考虑进来,因此需要设计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公式来。中国的货币篮子叫CFETS。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讨论CFETS的构成和构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