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合作关系的技巧(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护与提升)
本文目录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打造优秀团队是很讲究管理和带人的方法的,你可以看下团队方面的经典书籍《团队管理必读12篇》或其他同类书籍来提高自己管人、带团队的能力。总之,打造优秀的团队肯定是需要你去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
转载以下内容供你参考: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就是公司上下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航行于大海的巨舰,有聪明舰长的正确指挥,有勇敢船员的协同配合,在这艘巨舰上每一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斩浪的巨大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团队精神也指一个组织具有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在企业文化上的反映
。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优秀团队的成员之间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然就不会有战斗力,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使得具有生命的活力。一、团支持团队精神外在表现为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面貌,是一种看得见、感知得到的精神气息;企业的灵魂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底蕴。比如一个人的气质,魅力等。一个二流的画家只能画出造型相相似的物体,一流的画家则可挥洒神来之笔,赋予物体生命之魂。人是不能没有精神的,哪怕一个人有金钱万贯,如果精神垮了,那么整个人也就垮了,企业同样需要精神。
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离开这个精神支柱,企业就是一潭死水、一具僵尸,就毫无活力可言。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促进成员之间更加团结起来,朝着同一目标充分发挥工作潜能,促进企业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说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经常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我们也应当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二、团队精神是企业冲锋的号角俗话说,市场如战场。在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今天,企业的竟争力、战斗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好的团队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它就会像冲锋的号角,激励员工勇往超前,奋力争先,不断战胜对手,取得竞争的胜利!三、团队精神可以培养企业凝聚力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培育企业的凝聚力,除了其他条件外,良好的团队精神召唤着所有认同该企业团队精神的人,自愿跟随着企业努力向前,为实现企业和个人的目标而奋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于个人、团体力量的体现,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员工都要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员工要将个人追求与企业追求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与企业风雨同舟的信念。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在企业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绝对独立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工作相对独立,但又相互渗透,所以分工是相对的,分工是离不开协作,协作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打造团队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要靠多年的教育训练和生活实践的积累,才能逐步形成。打造团队精神也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企业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世界观、人生观、利益观、幸福观等,对于打造团队精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总裁、总经理、企业领导班子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他们带领的团队就会有与之相似或相近的共同价值观,即团队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快速转型、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的时代。企业家不仅要紧随时代的前进步伐,而且要走在时代的前列,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总结提炼出适合社会建设的精神风貌,结合自己团队的特点,并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点滴做起,精心塑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团队精神。发掘员工群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纠正、培育、提升、弘扬等步骤,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趋于一致。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员工队伍中,主流的思想意识是好的、积极向上的。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引导,并加以培养,都可成为企业精神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消极的、落后的思想意识,要坚决地给以纠正!现代企业从外延上可以分为大、中、小等多种类型,从内涵上则可分为四个档次:第一档:形成了团队;第二档;形成团队并具有科学的组织制度;第三档;塑造出团队精神;第四档;形成具有魅力的企业之魂。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团队精神是群体价值观的反映,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灵魂,则是隐含在企业机体之中、难以用直觉观察到,但却又能使成员感知到;既难以捕捉到,又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但却又光芒四射、能打动人心的一种内在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品牌、一句文告词、一件实物,而是外化为消费者的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满足感。消费者提到它,就有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一种对其产品和企业形象的极大的心理认同
。比如德国的奔驰、中国的郁美净,还有波音、松下、康佳等等。但是,一个企业家要引领企业达到这般境界,决非一日之功、一年之功!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倍显它的无穷魅力和巨大的挑战性,诱使无数的企业家为之毕生奋斗。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团队的参与者。现代社会,合作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乃至生死。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热情的团队精神,你会得到很好甚至惊人的结果。再说,你在团队中如鱼得水,好似走上了金光大道,那种感觉也很美妙。千万不要否认团队的力量。希望你能成为一名举足轻重、有影响力的团队成员。没有团队精神的话,一群人在一起就会像一盘散沙,不会互相照应、互相配合、力使不到一处,这样的一群人战斗力是很弱的。就像一群人和另一群人打架一样,其中一群人人多、无团队精神、各顾各的,另一群人少、有团队精神、互相照应、配合,哪帮人能打赢是可想而知的。
团队精神的有无,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的强弱,决定了团队的强弱。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企业来说,团队精神大及整个企业,小至其下的各公司或部门。但是很多集体中尚有欠缺,或至少是需要进一步培养的。一方面,有些人员,很多时候更注重的是突出的个人能力和才干,缺乏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并非提倡团队精神就是抹杀个人能力和个人表现,团队由数个个体组合而成,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个人能力突出、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当然是领导“选才”提拔重用的首选,但倘若过于注重表现自我,在工作中只能自扫门前雪,却不顾他人瓦上霜,无视团队协作,纵使个人能力再突出,其工作效率想必也高不到哪儿去。另一方面,对“团队”认识层面的挖掘不够,仅限于自身所处公司或部门这样的小“大局”,不能上升至集团“大局”,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时候都是需要以集团“大局”高度来考量,这样的高度当涉及到集团利益时是有必要的。
现实中,有些公司或部门往往只注重于做好本公司或部门的事情,维护本公司或部门的利益,当其它兄弟公司或部门因集团利益的考虑要求进行协作时,却敷衍推诿,或草草了事。这样的结果且不论是否对集团利益产生负面影响,至少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再者,团队管理制度体系需要健全和改进,科学而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能够意识,提升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可以保障团队工作中及时沟通、有效执行,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和谐统一。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个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地方,他们的干粮都吃光了,就在这时出现一个神仙,给他们中的一人一串鱼,给另一个人一副钓鱼的工具。得到鱼的人拿到鱼后就自己吃了,得到钓鱼工具的人则开始四处寻找能钓鱼的地方。没过几天,得到鱼的人吃完那一串鱼后不久就饿死了,另外那个去钓鱼的人呢,也因为还没有找到钓鱼的地方就饿死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有两个人来到这个荒凉的地方,同样在他们的干粮吃完的时候遇到了那个神仙,他们同样是一个人得到一串鱼,另一个人得到一副钓鱼工具。但是这一次这两个人却做出了不同于前面两个人的决定,他们经过商量后决定用这一串鱼来维持两个人的生命,同时一同去寻找能钓到鱼的地方。
最后两个人都存活了下来。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几百只……就能拖得动,这是“蚂蚁精神”的胜利,也是团队精神的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团队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不管在作何年代,任何领域,都需要这种精神。团队管理一点通: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公司,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活力,没有朝气,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会显得不堪一击。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壮大,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一支相互团结、相互协助、有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互助”已经成为影响团队、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是成员的首要责任,每个成员都需要加强我这方面的自我修养,人人如果都这样做了,就会拥有一个好的团队,拥有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持续发展,到底看什么因素?看这个企业有没有先进的理念,还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雄厚的资金,是看这个企业的科技含量有多高,还是看这个企业有多少优秀人才?思考一下,这些因素都是企业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可是要想把这些因素发挥更大的合力,最不可缺少的是团队精神。
因为没有团队精神,这些优势都会成为泡影,无法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任何帮助。世界上优秀的企业都不缺少团队精神,因为那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精神首先表现为企业全体成员整体的一种集体力,即1+1>2的结合力,也叫“系统效应”。
其次表现为企业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真正把自己看成企业的一部分。
再次表现为归属感,员工以身为企业的一员而自豪,并以此为自己全部生活、价值的依托和归宿。
最后表现为安全感,即每个员工都深深体会到,这个企业就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是生活的保障。
那么,到底该如何打造团队精神呢?
第一、营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氛围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队,你可以将它视为足球队,也可以将其视为篮球队。球队在比赛的时候都十分重视荣誉,为此拼搏努力,争取胜利,因为输了,队员们会觉得可耻。同样,管理者也应该让员工具备这样的观念:公司衰亡了,我可耻;公司兴旺了,我光荣。只有当员工具备了这种思想意识,将公司的利益与自己的荣辱得失联系起来,他们才能自动自发地工作。管理者应承担起宣传鼓动责任,以激发每个团队成员的使命感与荣辱感,这样才能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岗、爱企,才能形成一种自发的团队精神。
第二、把“家人意识”融入团队建设中来
员工报效公司的精神是如何在公司发扬光大?只有协同合作,才能制造出一种触动人类心灵深处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与传统大家庭的破裂有关系。如今,即使我们尚有家庭,也只不是中小家庭,所以,人们备感孤独,以致竟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同甘共苦,精神共享”的呐喊。
公司应该像一家之主一样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员工---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人一样。让员工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员工自然会为公司着想,自然会心系公司,团结一致地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记住员工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适当地关心员工的家人,当员工过生日的时候,记得表达关爱和祝福等。从这些小事做起,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爱。
有哪些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的技巧
进入职场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改变的开始。前辈们总说职场是最锻炼人的地方,职场就是战场。在这里,你不仅要适应工作,适应上司的责骂,更要适应和你一起工作战斗的人。这样就十分考验我们的人际关系技巧了,下面就介绍几个效果不错的技巧给大家:
技巧一:学会赞美,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
在职场中与人接触要善于观察发现,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但也要学会“避重就轻”,学会赞美别人的长处。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纵然一个再严肃的人,听到别人的赞美与夸奖,也会不禁的露出笑容。所以,学会赞美,学会发现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之一哦。
技巧二:做有心人,学会关心照顾他人
人在困难的时候总想找个人安慰一下,一个再坚强的人都会有脆弱的时刻,学会做个有心人,关注下身边人的健康或是心情状况,有时候一句不在意的问候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温暖。但切记不要刻意死板的去做,因为这样会使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会适得其反!
技巧三:自带幽默小风趣,善于化解尴尬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小矛盾或是小冲突,有时候在职场上,一些事情一些人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但有时候冲突一旦爆发就很可能控制不住,所以要学会在事情有苗头的时候制止,如果你能用小幽默或是小技巧化解掉,那么不仅同事会对你刮目相看,领导也会对你高看几分。所以利人利己,何乐不为呢?
职场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地方,但那些获得成功的人,不仅懂得不断提升自己,还会通过积极利他,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段构建自己的职场人脉,还这些人脉又不断去助力他的职场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
请关注“谦聊职场”,为您解答职场困惑,和您畅聊职场心得。
满意镜:双向互动打造优质服务的秘诀
在企业的天平上,谁的利益更重要?是员工的利益还是客户的利益?业界有诸多不同的看法。Theodore Levitt最早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营销近视症》中提出了“客户导向”观点,引导了“客户至上”潮流的涌现,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便是沃尔玛的“客户至上”原则:第一条“客户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客户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客户导向”对提升客户满意度的贡献固然重要,但若企业无法合理把握这其中的“度”,可能会陷入“客户至上”的陷阱,进退维谷。与之对应的,Hal Rosenbluth在《客户是第二位的》中提出了“员工第一,客户第二”的观点,认为“公司要想真心使客户满意,必须将公司员工放在第一位。”没有优秀忠诚的员工,便没有优质贴心的产品与服务,更别说满意的客户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衡量员工与客户的价值。作为内部资源,员工的能动性与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了创造价值的无限可能;而作为企业发展的外部资源,客户则带来了直接的利润收入。因此,在打造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战场上,员工与客户两者的重要性难分伯仲,也催动了“满意镜”这一工具的诞生。
一、“满意镜”形成的关键要素
作为服务利润链上极为关键的一环,满意镜这一工具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Benjamin
Schneider与David Bowen提出。他们通过研究指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休戚相关,两者如照镜般互为镜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满意的员工能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为客户提供令人愉悦的服务;而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提升,将为企业带来优质的财务回报;企业的良性发展又将令员工获益,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满意镜”也被称为“满意映像”。
与服务接触三元组合理论相似,满意镜揭示了服务产品与实体产品的本质区别:服务与消费同时发生、不可贮存,且存在异质性。上述特征意味着服务在发生前并不能被看到,因而也无法提前检验质量,只有当服务提供者(员工)与服务接受者(客户)同时参与产生交互的那一刻才产生了服务;同时,作为一种共同作用的体验,服务提供者是谁,在何时何地提供服务,接受服务的对象是谁,这些变量都会对服务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员工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将直接影响客户对服务的评价;反之,作为服务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客户自身的行为举止也会影响本次的服务体验乃至后续的服务评价,双方的服务接触与传递构成了评价服务质量的关键时刻,两者不可割裂。因此,如何有效实现满意镜两端的互动,是企业实施科学决策的前提。
二、构建员工—客户满意镜:从内部营销做起
服务的价值是通过员工的态度、技能、表现融入到每一个细节,Lenord L Berry曾在一项针对航空公司、餐饮、医院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调查中指出,员工的服务决定了客户对品牌的喜好程度。一项在保洁服务行业Merry Maids开展的调查也显示,员工满意度每增加1%,等于员工忠诚度增加0.5%,近似于客户满意度增加0.22%。行业内也逐渐达成了重视“内部营销”的共识,获得满意的员工方为获得满意客户的第一步,唯有将员工视为企业的“内部”客户,通过成功地雇佣、培训与激励,确保员工以“服务导向”原则指导工作,才能通过内部营销带动外部营销,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针对如何构建满意镜中员工-客户的正面映像,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智的雇佣决策:选择“天生的服务者”
服务的特殊性意味着服务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服务过程中员工与客户的交互效果,因此选择适合的员工是成功的开端。有调查显示,从事高接触服务岗位的优秀员工一般具有外向乐观、亲善友好、关心他人等性格特质与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等人际沟通技巧。
企业也根据自身服务特点制定了不同的雇佣策略:丽嘉酒店只录用那些“关心他人的人”,四季酒店只选择天生具有“服务激情”的员工,他们期望员工能够在企业培训下迅速成长,有效掌握与客户互动的艺术,通过满足客户的需要实现服务价值的传递。艾米冰淇淋偏爱外向型、富有创造力的应聘者,他们喜欢充分展现自我、具有丰富个性的员工,只有当员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快乐,才能确保服务与冰淇淋都能为客户带去微笑。Hire Smart or Manage Tough,虽然各家企业的招聘偏好略有不同,但这些偏好都指向了同一批员工——“天生的服务者”。
(二)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员工第一,顾客第二,股东第三”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有句广告语,“员工第一,顾客第二,股东第三”,创始人Herb Kelleher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公司能服务好员工,员工是高兴、满意、精力充沛而乐于奉献的,他们便会精心照顾客户,客户感知愉悦时就会再度光临,这恰恰也是股东们很乐意看到的场面。”与“员工第一”价值观相匹配,在组织文化与管理实践中,企业有必要强调以下两点:
重视员工对具体问题的判断,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度与决策权。许多客户不满意,根源在于一线员工缺少足够的权限在第一时间对客户期望作出快速反应。而一线员工恰恰是最接近最了解客户需求的人,他们比你想象的更能令客户感到愉悦。如上文提到的艾米冰淇淋,员工可参与门店设计与艺术品陈列,还可根据客户类型在店内自由播放自己带来的音乐。西南航空也允许乘务员以自己的方式幽默地向乘客介绍安全乘机指南,正是这种员工自主营造的快乐氛围,给成千上万的客户带来了轻松愉快的体验。
强调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认同,对员工的优异表现予以奖励与肯定。授权必须与奖励有机结合,员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来自企业对员工的认同。西南航空公司会将员工的名字刻在特别设计的波音737上,以表彰员工的突出贡献;宝洁中国自2008年起在内部推行“员工长期储蓄计划”,每位员工都可购买持有宝洁公司境外股票。上述做法不仅仅从概念上泛泛强调企业对员工群体的重视,更是通过多方位的激励方式让每一位员工个体从心底肯定企业以拥有他们为荣。
三、构建客户——员工满意镜:教育并引导你的客户
为避免映像扭曲,在拥有了高质量的员工后,同样需要建立合适的目标客户群体,并加以引导。作为服务企业的“兼职员工”与服务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客户参与的质量同样关系到服务的最终评价。
(一)有效管理客户互动:教育你的客户
Zeithaml, V. A.等曾提出,服务企业不仅仅需要关注内部员工的管理及培训,同样有必要对客户进行适当的教育与引导,明确客户应当承担的角色与所需具备的能力,使其能积极参与服务的“合作生产”,促成更好的交互体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产品、服务的创新性、专业性与复杂性不断增强,客户在获得服务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认知成本与学习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不同的媒介、方式,以“教育”输出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常识与服务产品,不仅能确保客户与员工在认知一致、信息对称的情况下顺畅沟通,也间接指导与影响了客户的参与行为,使客户处于良性的人际互动之中(包括客户与服务人员的互动、客户与其他客户的互动),共同完成服务传递。航空公司对乘客进行的乘机安全介绍、航空知识宣传;金融行业(银行、券商等)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的金融服务讲座、图文推送,都属于客户教育的一部分,这些教育将有助于推动服务产品及知识的应用与普及,引导客户一同构建和谐的服务氛围。
(二)有勇气对客户Say NO:“我们为绅士和淑女服务”
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的第一任总裁Horst Schulze曾为酒店设立了“绅士和淑女”服务哲学:“我们是绅士和淑女,我们为绅士和淑女服务”。这句格言不仅仅对酒店员工自身的服务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传递了酒店的态度:我们重视客户的需求,但我们也将致力于保护员工免受客户的无礼冒犯。
服务行业最推崇的理念莫过于“以客户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任何无理需求。员工与企业、客户与产品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选择,客户可以选择产品/服务,而产品/服务同样可以选择客户。Noah Fleming在《常青:如何持久吸引客户》以Sprint公司和Amazon公司为例介绍了企业如何应用数据解雇“饥饿的鲨鱼”型客户,每个企业都会存在类似客户,他们可能会提出过多甚至是无理的服务要求,滥用产品消费和使用限制,分享过多的负面抱怨和反馈体验。面对这些客户,Noah Fleming认为企业不应当一直喂食他们,为了更好地服务优质礼貌的绝大多数客户,企业应该清楚地分辨哪些客户会给员工乃至企业带来士气低落、人员流失的负面影响,且有勇气“解雇”他们。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留给企业的,除了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还有永不停歇的竞争与角逐。如何合理应用满意镜提升服务品质,于企业而言,任重而道远。

热门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