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TikTok千亿美金目标能否实现?新年伊始我的十条猜想

蛇年开工,和大家分享下我们今年的一些计划,还有关于2025年的10条猜想。
这几天,DeepSeek火了,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DeepSeek博主”,不出意外,马上也会有很多TikTok博主来教你怎么用DeepSeek来做跨境了,大家还是要客观看待下这件事,至少到目前为止,磊哥还是和去年保持一样的看法,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新技术的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效率,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就是赚钱,但是对于没有项目的团队,以及没有在TikTok完成0-1闭环变现路径的朋友来说,0*100还是0,很多人亏钱的第一步都是无比坚信某件事情一定能赚钱。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我们的TikTok欧美直播业务也一直不打烊,虽然单账号没有去年春节期间爆量多,或许是想抓住春节这一波的同行变多了,但稳定性还是提高了一些。美国的市场还有一些潜在风险,所以趁着现在是相对安全的窗口期,能做多少赶紧做多少,其他市场虽然相对稳定但体量也相对小不少。
2025年怎么做TikTok,上次的一封万字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阅读量破4000,转发量快600次了,在聚焦TikTok领域的文字内容,这个数据还算不错,开工首日,我简要写10条猜想,也分享下我们团队2025年的一些计划,先说计划,今年还是围绕三件事:1、直播基本盘的稳健增长 2、基于我们直播擅长品类的供应链强化 3、自媒体业务的项目落地合作,也欢迎伙伴们链接我们合作。
再说关于2025年TikTok我的十条猜想,仅供参考:
第一条,预计2个月内,美国TikTok市场还会有一次地震,对此我保持相对乐观的判断是,美国TikTok大概率会像印尼TikTok那样,合资的方式继续运营,最近也有消息说美国搞了一个什么基金,估计会与将来和TK的合作有一些关系,大家可以自行网络了解下。
第二条,关于2025TikTok新站点,是激进开拓,还是保守发展,核心其实还是要看美国,川普给的75天的时间内,答案就会出来,因此在2025 Q1,我预测新开市场不会太多,复盘全年,规划重点,解决美国疑难问题 这些事情是必要的,Q2-Q3预计会是新开市场的集中时间,TK观察据知情人士了解,2025年TikTok的新开站点会围绕欧洲五国、拉美和日韩市场。
第三条,TikTok大概率会维持相对低价战略,但是本土化低价。去年的美国TikTok黑五大促,TikTok尝试“摒弃”低价策略,和Temu错位竞争,TikTok的公开数据称黑五单日成交额突破1亿美金,有关Temu的相关网络数据也称单日成交额突破1亿美金,而从年度数据来看,Temu的销售额大约200亿美金,而TikTok约90亿美金,差额超2倍,TikTok美国市场的用户消费习惯还在培养中,或许低价才是提高GMV的第一驱动,但最近的新闻消息大家应该也听说了,美国那边似乎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限制中国包裹运输到美,很多朋友问磊哥的看法,我说对于TikTok的影响是会有的,但不是特别大,因为TikTok美区商家的备货基本是在海外,即使是美区跨境模式,也要求备货在海外,而非从中国直接跨境直邮,只有极少数的定邀商家支持跨境直邮发货到美,可能TikTok的全托管模式会受到影响。
第四条,TikTok全托管模式或将迎来重大调整。简要来说,Temu的半托管模式,平台是挣钱的,而TikTok的全托管模式,平台是亏钱的。同样都是让商家打低价抢市场,平台为什么要自己亏钱,核心还是卡在“物流”,TikTok的“自有物流”能力显然是难以抗衡亚马逊的,短时间内想要补齐这个能力也非常难,磊哥预判,打不过就加入,或许效仿Temu的半托模式也不错,即使不效仿,也会出台一些政策来优化全托管模式的毛利。
第五条,TikTok美国市场会有政策“放水”的可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我之前也分享过,川普是TikTok明显的受益者,这里的"水”,我认为是两层含义,一个是美国的TikTok网民,一个是美国的本土商家,让美国的TikTok网民更容易赚钱,让美国的商家更便捷的在TikTok做生意和盈利,无论是各种扶持还是激励,TikTok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到,年前的时候放开跨境店的入驻,也有一部分苗头是让更多商家来进来玩,把池子做大,最近的2个月,我预计还会有短期利好做美区市场的政策出来,我们把握两个底层逻辑就应该对TikTok有信心,美国可以得罪字节跳动一家公司和中国,但是不想得罪数百万个美国的网红和意见领袖,美国也可以得罪中国任何一个TikTok上的跨境电商公司,但是不想得罪几万个自己的本地企业,马斯克再强,不一定有一万家美国企业联合起来有影响力。
第六条,跨境扶持商家,本土扶持机构。商家本地化虽然也是TikTok想要的长期方向,毕竟得到美国本土更多商家的支持,才能发展更加安全,但依然拦不住海量的中国商家想要出海,以及本身有很多亚马逊卖家、美国本土卖家,背后也离不开中国卖家的参与,所以中国商家全球化是势不可挡的,在如此复杂的跨境战役中,打不过就加入吧,让中国跨境商家做得更好,本质上和让美国本土的商家在TikTok做得更好,似乎两者并不矛盾,各自努力呗,但是内容上,TikTok似乎一直是有所倾斜的,内容本土化是必须的,也就是要扶持更多本土化的内容机构,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跨境”生产的内容,得时刻准备新的缩紧政策。
第七条,持续加大广告投放推广力度。TikTok一直想要把TikTok For Business 也就是广告投放业务给好好做起来,从一贯的逻辑来看,品牌才有广告投放的预算,白牌没有,品牌有预算大家一直是理解的,像去年的黑五大促期间,TikTok 头部品牌Halara的广告投放占比竟然超过50%(数据来自第三方),但白牌也不一定没有预算,其实还是看定价,TikTok场域和Temu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TikTok的用户对于价格相对没有那么敏感,TK观察之前和特看联合发布的年度报告里面也提到了,美区市场是价格“最不敏感”的市场,我们和一些做TikTok的工厂型卖家交流后也发现,他们开始悄悄得涨价,多出的空间可以找达人生产素材和广告投放。广告营收可能是TikTok的生死线,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电商营收,这一点从国内抖音大概可以推测到。
第八条,提前扶持商家自生产内容。国内抖音内容生产的几个阶段,我大概进行一下总结,从大量素人发“朋友圈”式的随机生产素材,到一部分“优质创作者”生产爆款素材,再到专业团队进场,不同业态开始出现“优质达人”,通过一段时间演变成“头部达人”,主导权由商家开始转向达人,商家由尝试达人合作模式到疯狂追捧达人模式,再到投产比降低后谨慎合作,并开始衍生商家自生产内容模式,同时平台也感觉不能过分倚重达人,否则容易客大欺店,还是扶持商家自生产内容,做直播和短视频,分散力量,平台更好把控。海外抖音TikTok我认为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短期内想要快速提高电商业绩,第一驱动应该是商家数量快速增长,其次才是扶持达人。因为过往的数据已经显示,达人是很难培养的,提高商家的单店产出也是很困难的,有能力带货达人的增长速度是不能满足TikTok的商家需求的,基于多种原因,扶持商家自生产内容几乎成为了必选项。
第九条,鼓励抖音品牌商家出海。海外的拼多多Temu为了让商家快速进驻,直接在拼多多的商家后台有一键入驻海外Temu的选项,这一举措是显然易见有帮助的,从我们TK从业者的视角看,TikTok一开始并没有大力推抖音卖家做TikTok,也是希望先保住“本土化”的旗帜,优先让亚马逊卖家、海外本土电商或者实体卖家入驻,并且抖音头部卖家分这么几类,一类是跟头部IP强绑定的品牌,比如小杨臻选的产品,出海后效果不一定好,一类是在国内渠道有很强影响力的品牌,然而海外没有布局的,尤其是传统货架电商或者国内线下渠道的头部品牌,出海后最无法接受的就是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几乎为0,需要重塑品牌力和溢价权,还有一类是兴趣电商下收益的所谓抖品牌,很多是依赖中国极致供应链+极致物流形成的产品,比如超低价的抽纸、洗衣液,农副产品等等,这些产品出海也存在很多限制和劣势。但除了这些抖音头部类型的玩家之外,还是有一些品牌是有机会出海的,他们在抖音可能不是第一梯队的,但是他们有预算,也有意愿跟着TK的想法去跑,销售+品宣一起做,就是在产品和营销方式的适配方面要花点精力和投入,还是有机会的。
第十条,本地生活配合小程序。据相关信息,TikTok正在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推出应用内小程序,涵盖餐饮、票务等本地生活的服务。目前TikTok在东南亚上线了本地生活,2025年预测还会开放更多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