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各国汇率稳定问题(东南亚国家汇率换算)
本文目录
港元汇率的制定
2024年5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对特别行政区的汇率安排做出历史性转变。即日起,港币交易正式启动对美元的“双向限制”挂钩机制。
简单的说,港币采取的是典型的挂钩汇率安排,这意味着两个方面:其一,挂钩汇率。港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是固定的,香港金管局随时准备按照该固定汇率不受数量限制地卖出买入外汇;其二,进口利率。金管局不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香港货币基础始终以外汇储备为支持,港币与离岸美元利率完全相同。
但在实际操作中,港币在两个重要方面偏离了典型的做法。首先,香港本地货币利率并非始终与美元相同;在过去两年中,三个月期香港同业拆借利率(HIBOR)大大偏离美元的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自1998年以来,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短期HIBOR与LIBOR之间存在显著的利差,也是本地利率首次持续低于海外美元利率。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港币实际上并未完全钉住美元——这在全球挂钩汇率安排中几乎独一无二。事实上,香港金管局今年5月前一直维持所谓“单向挂钩”机制,汇率“封顶”固定在78港元∶1美元的“基准”水平。这就是说,金管局会自动干预市场,卖出美元以避免港元贬值超过这一水平;但金管局在另一方向上则有较多的自由处置权,这意味着港币可对美元升值。
港币也的确经常升值。过去15年的平均汇率更接近776港元∶1美元,略高于官方的兑换基准。事实上,金管局只是在1998年后才将汇率保持在基准兑换率左右。
因此,港币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既有挂钩,也有浮动。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安排呢?一般认为,这有助于增强对港币的信心。如果你知道港币对美元汇率绝对不会贬值到78∶1之下,而且有可能升值(事实上,金管局的政策也的确使港币汇率不时略高于基准水平),那你就更有可能持有港币资产。
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反对的观点认为,这给香港货币体系带来过多的波动;如果港币能在基准汇率以上波动,就仍然会有投机性资本流入和流出,利率也会上下波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最好的做法是转向全面的双向限制挂钩政策。
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纯粹是一个学术辩论的问题。港币汇率在平均汇率上下的波动幅度从未超过07%,而且本地利率除在亚洲金融危机期外也从未大幅偏离离岸美元利率。
但现在不再是这样了。自2024年以来,香港利率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流入(和流出)香港的资金有更多的波动性。这使得关于该问题的辩论不再仅限于学术探讨。为了使香港利率水平恢复正常并避免投机资金大量充斥市场,填补货币体系的漏洞,转向严格控制在78港元∶1美元左右的双向限制挂钩政策,不失为明智之举。
现在我们转到最重要的问题——这样做能取得成效吗?我们认为这是可能的,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考虑一下目前的市场状况:在5月18日之前的一周,三个月期HIBOR利率平均在每年220%,比三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326%)约低100个基本点。这意味着市场预期港币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对美元升值025%,从7798港元∶1美元上升到7791港元∶1美元。
采取双向限制后这就不大会发生了——的确,过去两周内短期HIBOR利率已经上升到与美元LIBOR相同的水平。我们预计港币未来的利率波动将减少,投机资本的流量也将减少。
不过,这个结论有个需要注意的因素。导致近来香港HIBOR利差的主要推动因素实际上并不是大量资金“流入”香港,而是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如果大量资金可能在审视人民币采取调整举措后马上退出港币市场,那金管局即使收紧对港元汇率的控制,也可能对利差无法产生实际影响。
港币采用完全的双向限制挂钩非常明智,这将给市场带来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从近期看,这也会使港币利率更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同时,不要低估对人民币的投机对香港市场的影响。
港币是不是还同美金挂钩美金跌,港币也跟着跌
中国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中国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指港元与其他货币采取固定汇率的制度,现与美元挂勾。
历史
港元与其他货币挂勾的制度其实由来已久,自民国至1935年12月行银本位制与中国银元保持在稳定水平,港元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间,曾经与英镑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间,1英镑可兑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镑则可兑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则与美元挂勾,之后曾自由浮动。
1980年代初,中国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中国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中国香港金融体系,中国香港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联系汇率制度依赖中国香港庞大的外汇储备支持。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
[编辑]利弊
中国香港是一个城市而非国家,经济自由度高,属开放性经济体系,联系汇率有助稳定中国香港经济,减低外国经济及汇率上的波动对中国香港做成的冲击,亦可减低与中国香港从事贸易及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香港投资的汇率风险;由于中国香港的原材料、食品与消费品等,大部分依赖入口,联系汇率亦可稳定中国香港的物价。但联系汇率令中国香港需要跟随美国调整利率,经济体系因而较被动,未能发挥以利率调节经济与通货膨胀/收缩的作用。
资料来自: zh/zh-/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
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Currency board,简称:联汇,又译作:货币发行局制度、钞票局、货币局制度、货币发行板、货币发行局机制、货币局安排、)是固定汇率制的一种,即将本币与某特定外币的汇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如果所联系的货币是美元,也可称作「美元化制度(dollarization)」。
历史
十九世纪末,英国为殖民地提出并设立了联系汇率制。中国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而采用此汇率制度,与英镑联系,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启用,与美元联系,78港元兑1美元。
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和保加利亚列弗对西德马克(如今为欧元)的联系汇率制。
[编辑]特点
1对本币汇率稳定的更强承诺和更小的逆转可能
[编辑]优点
1稳定了币值,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编辑]缺陷
联系汇率制被认为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中央银行采用联系汇率制,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
[编辑]中国的准联系汇率制
中国前总理借鉴国际上的联系汇率制,提出一个以直接成交的指数为锚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方式,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效果显著。
资料来自: zh/zh-/联系汇率制
2009-11-29 23:31:45补充:
亚洲金融风暴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中国香港及台湾)。
受影响国家
印尼、南韩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寮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也被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加坡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中国在此次金融风暴前实行宏观调控,并因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使损失得到减少),而台湾在表面上没受影响,但伤害是被延后,因此台湾在2001前后面临「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但是日本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编辑]经过
2009-11-29 23:32:45补充:
1994年底,人民币大幅贬值45%,各国资金开始涌入中国投资,东亚诸国资金开始失血。
[编辑]东南亚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编辑]中国香港
2009-11-29 23:33:12补充:
1997年10月,当索罗斯利用资金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香港。虽然中国香港基本没有当时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后琼斯及索罗斯选定中国香港作为第二波冲击的主战场,他们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认定中国香港特区挺不过去,所以便开始积极研究,很快便发动攻势。1997年11月,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进攻。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对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但在中国香港特区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2009-11-29 23:33:54补充:
1997年,中国香港在狙击索罗斯的金融攻击时,首先动用了900亿储备中的150亿美金,导致索罗斯在中国香港战场直接损失超过20亿美元,间接损失约150亿美元。
2009-11-29 23:34:15补充:
1998年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开始对港元发动第四次冲击。一场几乎使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陷于崩溃的战役就此打响。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发动攻势,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
2009-11-29 23:34:36补充:
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中国香港特区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中国香港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
2009-11-29 23:34:54补充:
[编辑]影响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料来自: zh/zh-/亚洲金融风暴,
更新1:补充:为何港府不要解除这个挂钩呢他们有打算这样做吗人民币去年已经这样做了看着我的港币一直贬值,好心痛
,无错,港币仍是与美元挂钩,美元升,港币跟着升,美元跌,港币跟着跌。US$1= HK$775至 HK$785,如果超出这范围,金管局便会有行动令其回至这范围。在可见的将来,应该不会解除挂钩。人民币只是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而非自由浮动。升值有升值的好处,贬值有贬值的好处。贬了值,外地及内地人来港旅游消费会平宜了,相对到其他地方旅游消费,开支会少了,这样他们会较愿意来港旅游消费,有利中国香港的经济。持有非港币/美元资产者(如投资于非美元地区的基金及人民币债券),其资产折算为港币也会升了。
,是,
例:港圆对人民币越来越少,是呀,港元和美元有联系汇率,
美元跌,港元会跟随一起跌
2008-01-15 03:37:47补充:
港府不会解除这个挂钩的啦!!!和美元挂钩是为了令港币稳定,令国际对中国香港这个小小地方的货币建立信心其实金融风暴之后,如果港府愿意将港元和美元脱钩的话,中国香港的复苏会比现在快好几倍,只要港元好像泰国币一样一下子被眨下去,就会吸引大量外资来中国香港,苦日子很快会过去,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但港府宁愿牺牲经济复苏的节奏都不要脱钩,就知道他们对联汇有多执著了!!和那时的情况相比,港元兑人民币眨值只不过是个小事吧~,
东南亚国家历史上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办法
一方面,政治原因,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国内局势动荡,使得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政变和军人统治经常发生,民主缺乏。国内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也阻碍了经济的腾飞。在战后东南亚的政治发展史上,曾出现过效仿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和本土产生的威权主义政治。一般认为前者是民主的,后者是独裁的。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情景:在实行效仿的西方民主制的国家,虽然在形式上广大民众拥有了普遍选举权,但多数情况下的选举不过是少数政客进行社会动员和谋取权力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的利害关系很少能反映到政策之中,政府办事效率十分低下。而在发展取向的威权主义政治中,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发言权通过精英人物代理的方式得到高度承认和重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列入了民众的利害关系,政府拥有很高的效率。而“效率,也就是制度运行是否能够推进对社会和多数民众的福祉来说更具实际意义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目标,却是李光耀等人心目中高于民主的原则性目标。”[6]此外,在新加坡这个被认为最缺乏民主的国家里,不但人民行动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基本上是依靠定期举行的选举来决定的,政府的政策也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并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注意广泛征询社会有关团体的意见[7]。而在效仿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之下,选民除了定期参加选举之外,对各种实际会影响到其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却难以参与。尽管政治选举表面上给予选民最终的决定权,实际上却缺乏实际意义,因为所选举的代表和政府在决策时通常优先考虑的是私利或者某些特殊权势集团的利益。
战后东南亚的政治社会现代化完全是从殖民主义统治下获得独立和解放的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东南亚在政治社会转型方面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没有屈服于西方的压力,没有搬用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类型和方式。无论是沙立、李光耀、马哈蒂尔还是苏哈托,都是以反对西方议会民主制为出发点构建本国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虽然西方势力,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各种非政府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政治转型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并没有改变这一历史过程主要是东南亚人民自主选择的性质。其次,尽管在从效仿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向威权主义政治的转变中,军人政变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80年代以来东南亚发生的政治转型,则主要是通过合法的选举和非暴力群众政治运动实现的,因此多具有和平过渡的性质。
东南亚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过程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政治转型方面,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还不够成熟,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陷入“民主—动乱—专制—再民主—再动乱—再专制”的恶性循环之中。造成这种循环的关键在于专制向民主的转变由于过快、过猛而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从而使社会又回到了专制[12]。如何避免这种反弹,实现专制再向民主转变软着陆,对这些国家而言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自然原因,东南亚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和海啸经常发生,也冲击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三,西方国家的插手,西方国家一方面在政治上对东南亚进行指手画脚,加剧了东南亚局势的动荡,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进行后殖民主义的掠夺,迫使东南亚各国要依附于西方总的来说,这些东南亚国家经济目前已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余地,一方面,出口十分不景气,另一方面,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加竞争力也不可取,该地区各国的利率已很低,所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也不大。东南亚各国财长对此束手无策,尽量鼓励国内消费者减少储蓄、增加开支,也许成了惟一的希望。但是部分经济学家也指出,美国国内的消费者已经精疲力尽,但仍未能拉动美国经济增长,这是给其他国家的一个极好例子,所以东南亚各国应寻求其他办法来拉动内需。目前,这些国家正在朝此方向努力。有的国家将增加政府开支来扩大内需,如:兴建改进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或花大笔资金解决环境问题;还有的国家计划进一步放宽金融市场管制,以刺激房地产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措施:
首先,经济发展战略、策略与政策更加符合各国的国情和本民族利益,而不盲从主流经济理论的引导,或屈从于主要国际经济机构的压力。其次,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将其经济发展战略从以出口、投资带动增长的“外向依赖型”转为将促进出口与扩大内需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的“自主外向型”或“自主开放型”。最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引导外资投入到基础设施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激励企业走技术进步促效益的道路,实现经济增长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东南亚各国经济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菲律宾--1946年独立; 1950年以后,政府开始限制消费品进口,实行外汇管制,鼓励发展替代进口商品的工业; 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取经济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菲律宾的外项型工业比较发达.越南---1945年独立; 1976年宣布全国统一; 1986年实行改革开放;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稻米产区,从越南出口的产品来看,大多都为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属于欠发达的农业国.老挝---1945年独立; 1975年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1988年以来,推行革新开放路线,对内调整经济结构,对外实行开放.柬埔寨--属于落后的农业国; 1998年以后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现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泰国---属于典型的农业国; 1961年起,实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扩大出口,引进外资,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 1995年,人均收入已超过2500美元; 1997年,爆发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1999年下半年,经济开始恢复; 1991年起,实行汽车业自由化,发展很快;泰国是世界首位出口大米,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尽次于日本和中国的第三大海产国.缅甸---1948年独立; 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989年,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增速;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较快; 1997年以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其它因素,经济遭遇困难.缅甸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柚木出口国.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 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 1965年,新加坡推出;自然资源丰富;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业的发展,重点是电子,汽车装配,钢铁等部门,矿业以锡,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农业以香蕉橡胶,可可,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印度尼西亚-1945年独立; 1968年以来,大力调整经济和产品结构; 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创;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外向型的制造业;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新加坡---1965年成立共和国;建国后,在保持原有以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为主的经济特色的同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来建立较合理的经济结构.制造业发展极为显著,是仅次于休斯顿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粮食全部靠进口;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新加坡的五大经济支柱:运输,贸易,金融,制造业和旅游业.文莱---其经济支柱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独立后,积极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主要出口: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东帝汶--2024年成立民主共和国;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一些地区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为国民经济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