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碎碎念:冰与火的刻度

这里是万航宇的“碎碎念”世界,当作日记来写,每天的小思考。你可以点月份就可以查看每个月的碎碎念:
20250131
成功需要松弛感还是饥饿感?去年看《稀缺》时埋下的疑问种子发芽了。
问deepseek得到的启发:创造力需要松弛,执行力需要饥饿。答案在平衡木上跳舞。
20250130
最近太忙了,加上有些懒惰,一直在娱乐和补觉..连碎碎念写的都不太认真了,今日反思一下~
20250129
祝大家新春快乐~~
20250128
deepseek这个思考功能太牛逼了,还能算八字,算的还挺准....
20250127
70%复制+30%微调。就像炒菜,食材相同火候不同。
20250125
灵感像露珠,不接住就蒸发。
有必要搭建一个选题库了,当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一看灵感库~
20250124
重读《盖茨比》新感悟:你以为人人都有退路,可能别人正在走钢丝。
20250123
读书的唯一原因应该是喜欢,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不要把读书当成一项任务,读书就是因为乐在其中。
20250122
局部胜利,未必能转化为全局优势。玩过围棋的人都懂,有时候舍弃部分棋子,局势反而会豁然开朗。计划内的失败,控制内的失败,都可以接受。
当下,个人该如何做?
降低试错成本,才能多次尝试。结构性优势积累,才能逐步提高胜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在某个方面取得一些小的胜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取得了全局的优势。
就像下围棋一样,有时候需要舍弃一些棋子,才能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计划内的失败和控制内的失败,因为这些失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提高胜率。
同时,我们也要降低试错成本,这样才能够多次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不断积累结构性优势,我们才能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
20250121
一口气看完了《大奉打更人》,才知道主角是王鹤棣。前年去横店玩的时候,很多人去偷看拍戏,当时还不知道王鹤棣是谁。
挺有意思的一段经历,期待第二季。
20250120
公众号更新了一个智能回复的功能,很有意思。将公众号内的文章都作为数据知识库,然后可以向这个公众号提问,会根据过往的文章内容进行回复。
很幸运的选择了写文章这项技能。
20250119
不要把自己摆在对立面,这是我在有次做志愿者的时候,领队和我说的。之后我时常会回顾这句话,感觉太牛逼了。
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好像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喜欢摆在对立面,这样其实很不利于沟通。分清你我,在沟通中会处于攻击或者防守的姿态。其实我们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大可不必如此。
我在看《宝贵的人生建议》中,里面也提到过一个建议。
「在内部争吵中,不要用“你”这个字。」
在争吵争辩中,用你这个字的情况就是。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是错的。你不该这样。
如果能够换一个方式,我们现在应该这样XXXX,就可以解决XXXX.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发生XXX,对吗?
其实换一个说话的方式,也能够更加的容易说服对方,我们本来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达成一致嘛。如果带有情绪和让氛围变得紧张,其实并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那就是一场无效的沟通了。
20250118
要留出时间休整。如果不停地工作,会过度消耗自己导致逐渐熄火。在日程表里留出停工检修期,就像会为其他事务留出时间处理。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如果不停地工作,我们会过度消耗自己,导致精力逐渐枯竭。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程表里留出时间来休整和放松。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运动、旅行等。
通过休整,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恢复,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就像我们会为其他事务留出时间处理一样,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留出时间来休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0250117
时间>金钱
“用时间换钱的事,尽量少干。”
之前在李笑来的书里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到能够让每一分时间都带来长久收益的事情,而不是一直在出售自己的时间。因为当你用一次时间换取金钱时,时间就消耗掉了,下一次依旧要再用时间去换钱。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找出真正值得我们投入的事情,才能更好地把握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20250116
成功无法完全复制,但优秀的人都有一些好习惯和特质可以学习。
比如王兴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我一整天都没看到、想到、或做过什么值得说的事,那这一天就太浑浑噩噩了。” 所以他在饭否(他的早期创业项目)上写了近两万条动态,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值得一说的事”。
再比如罗永浩,很多人以为他在采访、直播、发布会上段子手般的金句频出,是因为天赋异禀。其实并非如此。有投资人透露过他的秘密:罗永浩有一本专门记金句的小本本。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段子,其实是多年的积累加努力,天赋只是点缀。
所以,那些看起来牛人们的“妙语频出”,背后藏着的是无数次的积累和练习。所谓灵光乍现,只占极小的比例。对普通人来说,持续的进步和努力才是变强的关键。
20250115
今天刷到一个短剧,感觉特别有意思,就一口气看完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对姐妹,姐姐和妹妹同一天出嫁。妹妹嫁给了一个穷小子,姐姐嫁给了一个富二代。后来,穷小子通过逼迫媳妇去讨好主任,最终当上了官,妹妹成了官太太。而姐姐这边,因为富二代的异性好友陷害,她不仅毁了容,还被关进了精神病院。疯了的姐姐觉得妹妹的幸福是抢走了她的,于是从精神病院逃出来后,杀死了妹妹,然而在打斗中,妹妹也杀了姐姐。
然后,两人双双穿越回到了婚前。
这一次,姐姐抢先去找穷小子,成功和他结婚。妹妹则嫁给了富二代。可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姐姐并没有如愿过上好日子,而妹妹却和富二代幸福地生活下去。原来,穷小子当上官是靠着逼迫媳妇去做违心的事,而富二代的异性好友其实只是普通朋友。
一场轮回,两种结局,依然没能改变命运。性格决定命运。乐观向上的人,即使身陷低谷,也能积极应对,走出困境;而品性恶劣的人,即便抓了好牌,也只会打得稀烂。
很有意思的一部短剧,让我看到故事背后传递的道理:有些命运是性格埋下的伏笔,注定难以改变。
20250114
TikTok在美国这周就会靴子落地了,是去是留要有结果了。
没想到一堆美国用户跑到小红书上了。自称是“TK难民”,可有意思了。执行力强的人开始做账号和教美国人说中文的了,还有一部分抖机灵的,笑死我了,哈哈哈。

20250113
“没有永恒,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有变数,后来者才有机会。”
记得在梦响工作的时候,某个主管总是喜欢提“拥抱变化”,后来才知道这好像是从阿里流传出来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环境,一切都在变化,因为正是这些变化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要习惯变化,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每一个变化的挑战。
20250112
最近天天睡九到十个小时,算是彻底补觉了。
身体自然会知道该休息了,那就顺应自然的选择吧。感觉像进入了冬眠状态~
20250111
“人一辈子都在追求多巴胺的满足感。”
今天看了杜欣的采访,内容挺有意思,主要讲的是多巴胺这个人类的奖赏机制。用得好,能让我们越来越好,培养出很多好习惯;用得不好,可能就会把人带入深渊。抽烟、酒精成瘾、赌博、游戏...这些不良习惯,其实都是多巴胺在背后作祟。
戒烟、戒酒这些事,不是靠牺牲感。比如说,假如你是因为某个目标去戒烟,那最终几乎注定是失败的。真正能戒掉的是,当你在认知上对吸烟产生厌恶,不再感兴趣,戒烟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想养成好习惯,就得从实际出发,真正感受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如果一开始就觉得在“牺牲”,那几乎不可能坚持下去,反而还会产生报复性反弹。就像减肥,假如说为了减肥,就不吃肉、少吃东西,常常感到饥饿,最后可能有一天就会突然暴饮暴食。
20250110
也是在罗振宇采访视频中看到的一段:“我自己定义战场,不上别人的战场。”
世界不是阶级结构,而是像仙人掌那样的形态。每个方向、每个领域就是一根根刺,自己只需要找一个方向,扎根下去,然后不断生长。在自己的领域里,自己就是第一。
这不就是“定义自己的战场”的完美诠释吗?
做抖音其实也是类似的。在某些赛道里,有的人用某种风格火了,从那一刻起,他就在那个领域里成为了第一。后来者即使模仿,也很难超越。
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向,然后不断发光!
20250109
最近在看罗振宇跨年演讲前的一些采访视频,真的很有意思。
“愿力大于业力,业力大于能力。”
刚听到这句话时,竟让我汗毛都竖起来了。他举了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马斯克上火星。上火星就是马斯克的愿力,这个目标已经超越了他的能力和环境的限制。在这样的愿力面前,一切现实问题都显得不在一个维度了。
罗振宇自己的愿力是赓续文明,这听起来既宏大又震撼。
而我呢?似乎还没找到那个能够超越一切现实的伟大目标。
20250108
借助AI写了一个油猴脚本,太惊喜了。
谷歌高级指令不需要记忆怎么使用,直接在谷歌页面的悬浮窗中填写要搜索的关键词就可以了,还支持组合指令。感兴趣的在安装油猴之后,可以直接到脚本市场安装脚本。
欢迎使用后提出建议~
脚本地址:https://greasyfork.org/zh-CN/scripts/522470-%E8%B0%B7%E6%AD%8C%E9%AB%98%E7%BA%A7%E6%90%9C%E7%B4%A2%E5%B7%A5%E5%85%B7
20250107
以前听过一句话——“信息就是权利”,掌握优质的一手信息源,就意味着比别人多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在 AI 时代,这一点可能会更加显著。同样的起点,大家用的是一样的模型,但如果有人掌握了更优质的信息和数据,就能更快、更精准地喂养和调教 AI,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更高效的产出。
这种差距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拉大,直到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
20250106
一定要做有积累的事情。今天有人通过我的“一棵树”添加了我,对我说看到我的知识库感觉很震撼,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听到这样的反馈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更加确信积累的意义。
其实,这些内容也是我一点一点积累而来的,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奇迹。就像突然看到一棵参天大树,世人总是惊叹它的伟岸,却忘了它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才长成这样的。
持久的积累是一件非常有力量的事,它不仅会给你带来自我成长的内在反馈,也会让别人从中看到价值,带来外在的肯定。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生活中,我相信只要坚持积累,就会源源不断地收获这些反馈。
20250105
在汽车尚未出现之时,若你询问一个人,他最渴望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他大概率会回答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同样地,如今我们也无法确切地预见未来AI世界的模样。或许,现在的一切都将被彻底重构,就像互联网和移动手机出现之前的时代一样。
未来充满未知,而这正是令人兴奋的地方。
20250104
开始写碎碎念的灵感来自于「小北的梦呓」这个公众号。最初关注它是因为跨境工作的需要,但后来我渐渐习惯了阅读他那充满价值和鼓舞人心的碎碎念。直到12月我才发现,他已经坚持写了十年。
十年啊,这得写下多少文字,去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和观察,真是非常有价值。
虽然我现在才写了3个月,这是第4个月,期间11月还停了一段时间。但这个写碎碎念的习惯算是养成了。每天我都在努力保持思考和输出,因为写作需要我去思考和观察,所以每天我都在刻意让自己保持学习和思考的状态。如果没有这个习惯,我可能就只是打打游戏、看看短剧,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因为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我会刻意去接触更多优秀的人和信息源,去看、去想、去实践。
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尝试养成这个好习惯,真的很有意思。
20250103
维特根斯坦说:许多时候人与人的冲突,源自于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同。
在听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时候,第一篇就说到对于概念的澄清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很多关键的概念因为理解不够等原因造成模糊,最终就会影响行动,可能就会导致坏的结果。
所以,当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关键的概念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去搞清楚搞清晰。只有这样,之后的思考和判断才能更加的准确。
20250102
罗振宇得到团队突然上线了一款笔记工具,结合了AI,可以向知识库或者笔记内容提问。太强了!还能导入其他笔记工具的数据。
又是一个AI结合就习惯工具的融合案例。现在开始真的应该多写作,多留下信息。未来都可以作为AI的训练语料,不仅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够通过AI帮自己唤起尘封已久的记忆和特别的地方。
未来已来,AI将无处不在。
20250101
“People don't remember what you say, they remember how you make them feel.”
人们不会记得你说过什么,他们会记得你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人类是感性的生物,理性往往不是主导。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决定和行为受情绪的驱动,远远超出了我们意识到的范围。99% 的人都还没有掌控情绪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难以掌控。
这其实是吸引和保持注意力的核心所在。你能引起别人共鸣的,不是冷冰冰的事实,而是触动他们内心的情感。
从写作、音乐、短视频到销售,甚至是政治、领导力,最终的目的就是打动人心,用情绪去引导思维。那些掌控情绪的艺术家,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领导者,才真正能够影响别人。
而故事,恰恰模仿了人类情绪的自然起伏。从高潮到低谷,从挣扎到胜利,每个情节的波动都在激发观众、读者的情感。它是一种通过情绪的节奏来打破理性的屏障,让人产生深刻记忆的方式。
会发现,好的故事总能引发你情感的震动,哪怕是回想起来,那份情绪依旧历历在目。那些深刻的瞬间,往往是我们忘不掉的部分。
不管身处哪个领域,如果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抓住人心,触动情感,那么便能掌控注意力,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