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南亚汇率走势如何(东南亚汇率查询)
本文目录
东南亚房产投资有哪些风险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合作遍及贸易、金融、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将房产投资的目光放向东南亚,那么东南亚房产投资有哪些风险?接下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东南亚房产投资有哪些风险
东南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营商环境的改善还很难匹敌经济发展的速度。李昕介绍,在东南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外,其他国家普遍法治水平较低、腐败问题严重。
例如,世界经济论坛将腐败问题列为在印尼经商的最大障碍,具体而言,企业可能会遇到签证办理环节要求支付“方便费”或海关以文件不合规名义扣留货物,导致货物长时间滞留港口等问题。
东南亚房市因为基期低、成长力道足,又有高报酬的特性,因此颇最受青睐,但也因为资讯不对等或不容易取得第一手资料而常遇到纠纷。海外不动产交易潜藏风险,供需是决定房市价格走势最主要理论,也是海外投资最重要参考指标,空屋率及新建案数量,是重要参考数据。
此外,坊间业者所说的高租金投报率动辄5~6%,大多指的是税前的名目投报率,若扣除持有税丶管理费等,甚至是外国人特别税,剩下的税後实质投报率恐大打折。
日本房贷利率约2.5~2.8%;东协国家相对较高,马来西亚约4.5%丶柬埔寨8~10%丶泰国丶菲律宾约5~6%,当租金投报率低於当地银行贷款利率,需谨慎考虑。
东协国家并无实价登录,业者顶多只能提供类似国内房仲的民间交易行情,国人不易得知真正成交行情,除非向当地熟人探听,否则只能选择有品牌丶高知名度开发商,才不会胡乱定价。而当地人购屋习惯也很重要,有些国家会排华,像马来西亚有分马来区及华人区,若买错不同区域,转售将出现问题。
目前很多海外纠纷来自出租,业者包租年限过後租不出去,要避免此问题发生,购屋前一定要了解当地市场是否有真正居住需求,若需求强劲,有时不包租投报率反而更高。
东南亚房产投资如何规避风险
一、可以请开发商出示合法公司登记以及建筑执照。
二、明确列出交屋时附属物件的品项以及品牌,以免交屋后才发现使用的物件跟想像的大不同。
三、是否有第三方工程履保安全保障,避免真的发生问题后求助无门。
四、还可以观察基地是否已经动工,并持续保有施工进度。
除了以上四步可以提高海外房产交易安全性之外,投资者也可以直接前往投资说明会,面对面与专业资产顾问人员对谈,并实际走访该国了解施工进度与该公司的实际营运状况,眼见为凭能有效减低对于海外房产投资的疑虑。
而综观东南亚房市状况,以基本面 GDP成长率来看,过去 5年柬埔寨都在 7%以上,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且首都金边国际化程度高,中英文都通,人口结构年轻、消费力与日俱增。另外,金边不仅是东协中唯一以美金计价的国家,无外汇管制、无汇率风险、外国人还可持永久产权,因此吸引许多建商纷纷抢进。
在海外置业的购置用途上,以分散风险为目的的资产配置需求最为明显,占比52.8%;其次是子女海外教育居住使用,比例为47.8%。45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购置海外房产最大的用途是子女海外教育居住使用。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化发展进程的深入,中国高净值人群逐渐接触到更为全面完善的海外市场观念与服务,选择在海外“乐退养老”的人群正在逐步增加,占比14.3%,这一现象在45岁以上、资产1亿元以上的人群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东南亚房产投资对比
同样的 200多万,在泰国是 200多平上下层;在上海只能七宝琢磨琢磨一室户。
除此,用作投资的话,泰国房子的回报率也很可观。
2024年以来,泰国房产租金的回报率就可以高达 5-10%,房价涨幅达 10%。作为国际化的旅游胜地,刚需旺盛。如果在泰国买一套房子出租出去,那么 219个月就能回本,而北京需要 623个月,上海需要 565个月。更何况,大家都看好东南亚这块未经过多开发的处女地,看好未来资源和机会。
去年,泰国还出了新政策,专门针对外国人养老计划,"凡是年满 50岁的外国人,只要在银行有约 16万人民币存款就可以申请养老签证,长期在泰国生活。"
才 16万,国内买份保险,可能还要一年 16万人民币呢。如果是苹果、耐克这种加工厂,倾向于"劳动力优先"。哪里便宜选哪里;其实小钱觉得买房也有这情结,专挑那些便宜将来会涨的地方。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今年房价房租双双下降,但都是小幅度,仍然是居高临下视角。买不起一线房,看看二三线城市的机会?
大家都痛恨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买不起!租不起!而成都、南京、杭州等地方又被经济学家们公认为准一线城市,有钱要买房的人,现在选择性比以前要丰富得多了。
那么,如果要买房,选泰国之类的海外房地产还是国内二三线城市呢?
通常是 30-50岁人群购置第二套住房,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坚骨干人群。他们的需求大多为父母养老、为小孩童年、自己休闲娱乐等等,或者就是为自己将来养老也是可以的。就如上文 2中提到的,有情调的一族还会自建民宿,享乐之余自己做点小生意。
你喜欢泰国你就选东南亚一带房子,了解如何在海外买房如何出租等等;你喜欢长三角的上海周边,那可以自己盘算着入手一套老房子,周末住。
泰国、印度近几年发展速度特别快,不说别的,光看中国电影就的猜出点端倪。而且东南亚距离祖国又近,价格便宜、出行方便,如果了解好配套资源设施,真的是不错的投资好地方。
而二三线城市,如果要找投资机会,就要更多关注国家政策,比如雄安出台后,上海周边的嘉善房价一路疯涨,连接杭州和上海的纽带,被认为是上海的"雄安"。还有那些被看作准一线城市准二线城市,相比已经被很多投资目光盯住。
目前,东南亚多国提出了经济发展计划,例如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越南“两廊一圈”计划、柬埔寨“四角战略”以及印尼“全球海洋支点”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有效对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的新支点。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介绍,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计划实现对接的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合作了许多重大项目,如中老铁路、中缅铁路、中孟友谊七桥、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等。
外汇储备如何使用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为我国对外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在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使用这些外汇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外汇储备的合理运用情况,希望大家喜欢!
外汇储备的合理运用
妥善管理和运用外储,促进我国对外投资
妥善运用和管理外汇储备、合理配置对外资产,是事关国民福利的大事。由于保持流动性的需要,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不可能很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对外资产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对外负债的收益率有6%左右。超过需要的外汇储备还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因此,维持过高的外汇储备规模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应考虑将外汇储备用于支持我国的对外投资,并重新审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
随着人民币越来越多地用于国际支付,加之我国已开始实行意愿结售汇,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由居民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此外,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将用于支持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与并购。外汇储备用于成立如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和基金,也会使外汇储备余额下降。当然,这部分资产仍然属于中国政府的“弹药库”,或者称为“影子外储”。
尽管外汇储备积累有所放缓,我国的对外资产却在向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转变。正如樊纲所言,外汇储备下降并不意味着美元流出了中国,而是留在了商业银行的账户上,这意味着,中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减少了,但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用这些美元去投资高收益的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这一配置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改善我国对外资产负债错配严重的问题,使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过去两年来,我国银行业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经历了资产负债表的调整,短期外债余额大幅下降。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同时,我国居民部门的对外净资产是增加的,且增加的规模大于外汇储备下降的规模。
最后,关于外汇储备的合意规模,参考国际上通常的标准,支持3~4个月的进口仅需要我国当前外汇储备量的不到五分之一,即不到6000亿美元;从满足短期外债偿还需求的角度,截至2024年底,我国短期外债余额8709亿美元,需要的外汇储备亦不到10000亿美元;根据IMF评估外汇储备合适水平的框架,对短期外债、其他负债、广义货币和出口规模加权计算,我国合适的外汇储备下限应不低于16万亿美元。因此,我国当前持有的外汇储备远远多于需要。当然,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产业结构,我国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的外汇储备应该高于这一国际标准,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总之,需要重新审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更科学地持有对外资产,更高效地配置国民财富。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情况
我国外汇储备充足
我国外汇储备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初的艰难积累期后,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迅速增长。2024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当年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外汇储备大量增加。2024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当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高达151%,外汇储备达到106634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外需疲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09~2024年GDP增速的均值达88%。2024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2024年3月超过3万亿美元,并于2024年6月达到399万亿美元的历史峰值,较五年前(2024年)翻了一番。自2024年下半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下降。2024年,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512656亿美元。202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续数月下降,2024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连续下降。2024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恢复至300909亿美元,环比继续增加396亿美元。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化,无论是曾经的快速增长,还是近年来的下降,都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正常现象。由于外汇储备本质上是国家信用的背书,不断积累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和稳定金融市场的需要,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汇储备的依赖性还可能进一步下降。
从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和国际上通常的标准来看,我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足的。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
从外汇储备的规模看,截至2024年底,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瑞士和韩国。作为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约占全球的30%,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8倍和54倍,是印度、巴西的近10倍。而作为目前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则刚刚超过1000亿美元。
我国长期稳定的经常项目顺差仍然是外汇储备增长的基础。2024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42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85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423亿美元。此外,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在日后也将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新来源。202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的12865亿美元)。202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增加2112亿美元,较上年多增12%。
外储余额足以满足我国的预防性需求
进口支付能力(Import Cover)和短期外债偿还能力(外汇储备/短期外债余额)是度量外汇储备充足性的两个经典指标。进口支付能力指标对于资本账户开放度不高的国家来说较为适用。短期外债偿还能力对于应对危机十分重要,适用于新兴市场国家。
外汇储备多的利弊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并未明显过剩
2024年的实际外汇储备额6099亿美元与以上根据2024年度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相比,可以发现虽然要多些但并未明显的过多。
我们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情况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须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下进行,单单考虑我国自身情况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
1.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出现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势头。二战后初期,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几乎没有外汇储备,根本谈不上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规模。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全球外汇储备开始逐步增长,到1960年,全球储备资产(除去黄金储备,下同)达到22064亿美元,刚好能满足两个月的进口,工业化国家持有15301亿美元,能满足209个月的进口额,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仅能满足177个月。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国家,上升到满足236个月的进口量,而发达国家则微幅下降为205个月。到199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能满足425个月进口,发达国家为271个月。到1995年,全体发展中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量首次超过工业化国家,储备规模为507个月进口额,工业化国家仅为253个月。到2024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已能满足852个月的进口,而工业化国家仅为298个月。整体上来看,自196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3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变化不大(如果不考虑日本在内,整个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净下降的);而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则从不到2个月进口水平,上升至能满足近9个月的进口,规模增加了近5倍。
2.横向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位置居中。从2024年末的外汇储备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而日本是22个月,中国台湾省为173个月,俄罗斯为13个月,印度为165个月,韩国为105个月。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为37%,日本为176%,俄罗斯为176%,印度为198%,韩国为292%,中国台湾省为792%,新加坡为120%。综合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居于中间位置,还不能说是严重过剩。
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表明,按满足3个月进口之需衡量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已经不再适用。在1996年,泰国持有外汇储备能够满足7月进口之需,印度尼西亚能够满足5个月,马来西亚也能满足4个多月,但是他们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危机首先在外汇储备相对更充足的泰国发生。尽管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在国际上仍一直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利于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和适度,除了考虑进口因素外,也要考虑债务特别是到期债务量、国外投资者收益汇出及未分配利润、潜在的资本外逃等因素。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尽管外汇储备能够满足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但是如果考虑到以上因素,则都显不足了,这也就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具体到我国,尽管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一直为贸易顺差,为弥补或防止贸易逆差的外汇储备似乎并无实际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借有大量的外债,每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另外,经过多年的利用外资,在我国的外资存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商投资每年获得的投资利润以及未分配都比较客观;此外,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潜在的资本外逃对外汇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对于如何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绝不能单看进口规模,而实际上我国外汇储备需要应对的可能不是贸易逆差时进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本流出。
总之,尽管从理论上难以确定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金额,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是与有关国家相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算严重过剩,从存量来看,外汇储备的少量过剩不会引起较严重问题;二是今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行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逐渐引导市场的预期向供求均衡方向发展,央行也能从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中渐进抽身,从而最终遏制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是多少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
中国外汇储备从无到有,伴随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那么外汇储备多是不是好事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外汇储备多的利弊,希望能帮到你。
外汇储备多的利弊
1、外汇储备过多,会导致外汇资源效益低下,甚至闲置。外汇储备是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它们若得到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它们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也即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
2、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低。尽管中国的对外净资产高居全球第二位,但 2008-2024年国际收益累计净亏损超过7000亿美元。究其原因,是中国的对外资产回报率大大低于对外债务的成本。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自202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表现为,大约其中8%是日元资产、22%是欧元资产、70%是美元资产。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在各国的投资渠道以该国币种的国债和银行储蓄为主,其投资回报率很低,在过去几年间一直处于1%-6%的范围内,尤其是2024年以后,整体外汇储备的投资回报率均不超过5%。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低。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自202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表现为,大约其中8%是日元资产、22%是欧元资产、70%是美元资产。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在各国的投资渠道以该国币种的国债和银行储蓄为主,其投资回报率很低,在过去几年间一直处于1%-6%的范围内,尤其是2024年以后,整体外汇储备的投资回报率均不超过5%。
3、中国外汇储备过高还会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利于对外低成本融资。根据IM F的有关规定,成员国发生外汇收支逆差时,可以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本国所缴纳份额的低息贷款,如果成员国在生产贸易方面发生结构性问题需要调整时,还可以获取相当于本国份额1印2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也较优惠相反,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这些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国家提供帮助。
中国外汇储备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外汇储备多=金融安全
中国外汇储备从无到有,伴随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就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即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外汇储备越多,国家金融越安全。这种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
一般而言,一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交易性需求,确保进口支付能力;二是偿债性需求,确保对外还债能力。因此,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是满足上述两方面需求的充分保证。
但是,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会引发其他问题。尤其对于中国而言,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挑战。由于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并未完全开放,国际收支中的外汇结算主要是由央行承担。因此,央行买入大量外汇时,会因外汇占款的增加被迫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形成了挑战。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也使其盈利性受到了挑战。
通常而言,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是国内投资的收益率。一国持有的储备超过国家的需要,就意味着牺牲部分投资和消费。此外,外汇储备增加的过程中,还可能有“热钱”涌入,带来市场风险。
误区二:外汇储备减少=汇率不稳
亚洲金融危机中,缺少外汇储备的东南亚国家,被某些国际金融对冲基金狙击,但中国香港在持有巨大外汇储备规模的中国强力支持下,维护了港元的稳定。因此产生了外储的第二个认识误区,外储储备是汇率稳定的基础,外储减少等于汇率不稳。
不可否认外汇储备是保证汇率稳定的重要手段,但从更广泛的经济背景来看,也许并不完全。无论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或是在此前的英镑阻击战中,某些对冲基金诚然担任了“枪杆子”“炮筒子”的作用,但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各国内部。
无论是英镑当时的联席汇率制,或是东南亚国家其时高企的经济泡沫,均有其内生缺陷和风险,这些才是它们被狙击以及被狙击成功的核心原因。
韩国在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前后动用1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然难以缓解市场对韩元贬值的预期。2024年,俄罗斯因石油价格大跌等原因遭遇卢布危机,同样企图拿出外汇储备进行“对抗”,却发现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长期来看,汇率总是会回到以基本经济面为基础的均衡价格附近。外汇储备帮助汇率调整,还是应以消减暂时的不理性、避免外因对经济造成致命影响为主。
误区三:外汇储备下降=资本外逃
近两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也进入了长期L型走势,同时美国经济相对强势,因此全球新兴市场资本流出的趋势明显。因此,对外储下降产生了第三个误区,即外汇储备下降是由于资本加速撤离中国。
2024年以来,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乏力,特别是10月份的数据显示,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内的6个新兴市场集体出现国际资金净流出现象。这也推动美元指数继续走强,推高了市场对资本外流的担忧。中国在8月中旬宣布深港通获批后,沪港通南向资金明显增加,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沪港通南向资金也是消耗外储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正利用汇率贬值预期加速资金从沪港通外流。但其实从我国的外汇储备细项构成看,虽然短期而言,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也成为资本外流的压力之一,但长期来看,企业运营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才是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根本原因。
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
截至2024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2431亿美元,较年初增加约197亿美元,升幅为06%,较8月末则减少14745亿美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表示,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经济结构内部严重失衡,必须尽快纠正;第二,人民币现在还不是国际货币。
“我们国家日益膨胀的外汇储备根本就不是财富的象征,这个外汇储备超过了一定程度之后,它越大,就说明我们国家经济结构失衡越严重,不是好事儿,所以在谈外汇储备的时候,首要问题是如何缩小继续膨胀的外汇储备,第二才是外汇储备如何保值。”许小年说。
应答时间:2021-01-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
外汇储备是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外汇储备规模能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实力,但并非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过多会有以下这些主要负面影响:
带来高额的机会成本,加大资金收益风险,加大了汇率风险;
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
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货币当局独立制定货币政策。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通常状态下,外汇储备的来源是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集中到本国央行内形成外汇储备。
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当本国货币被大量抛售时,利用外汇储备买入本国货币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截至2024年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544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421亿美元,升幅为14%。截至2024年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8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236亿美元,升幅为074%。截至2024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502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278亿美元,升幅为086%,2024年全年则上升约336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38亿美元,较1月末下降78亿美元,降幅为024%。
作用
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当国家进出口交易出现比较明显的缺口或者因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贸易差,可以用外汇储备来填补逆差,保住本国的国际交易声誉,避免更多的经济危机,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国家的汇率是由该国家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国家的供求关系出现了紊乱的想象,导致市场汇率发展出现异常,会给国家的货币政策的运行产生影响,这个时候政府就会通过运用持有的外汇储备来买进外国债券的手法调整市场,稳定汇率。
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外汇储备的多少就代表了国家清偿外债的能力的大小,也可以体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大小,是最直接的经济能力的体现,可以根据此来判断国家的资信力。同时这也帮助我们获取了更多国际竞争优势。
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外汇储备也是我国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多的话,代表央行的资产储备高,在我们国际间的经济事务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如果发生金融危机的话,更多的外汇储备可以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能力抵抗风险。
当今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基本情况如何
菲律宾,印尼,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
基本情况参见网址。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产值约占GDP的一半,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后期采取经济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此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呈下滑趋势。90年代初拉莫斯总统执政后,为振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菲经济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1999年,菲经济逐渐开始恢复。2024年,由于政局动荡,菲金融形势一度恶化,汇率创历史新低,股市亦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2024年阿罗约总统执政后,推进经济改革,重点提高农业生产力。受全球经济减速和政局动荡的影响,菲仅保持缓慢增长,经济走势低迷。外贸下滑,外来投资减少,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贫困问题仍较突出。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海岸线长约161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年均气温28°C。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是经济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近年非油气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202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66%。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力图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近年来建筑业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油气工业的重要产业。服装业亦有较大发展,已成为继油气业之后的第二大出口收入来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狭小、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技术和劳动力严重匮乏等。
新加坡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对美、日、欧、和周边市场依赖性很大。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自90年代起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后,新加坡经济所受冲击较小,并迅速回升,2024年经济增长率达9.9%。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电子产品周期性衰退等因素影响,2024年新加坡经济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年负增长2%。为此,政府两次出台总值相当于GDP8.4%的配套计划刺激经济,同时开始酝酿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要攀登知识经济的新高峰,“打造新的新加坡“。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商贸。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24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24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70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出现下滑。政府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等措施后,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马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下跌幅度曾达46%,股市综合指数下挫过半。1998年,马经济出现13年来首次负增长(-7.5%),失业率和通膨率上升。1998年9月,马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并出台选择性资金、货币管制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对短期外资进行监管,将林吉特兑美元汇率固定在3.8:1水平以及禁止岸外林吉特交易等。马金融形势趋于稳定,股市逐步回升。1999年2月,马政府以征收撤资税取代对短期外资的管制,外资开始回流。1999年第二季度,马经济开始复苏,全年经济增长5.4%。2024年,马经济在1999年复苏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数基本恢复金融危机前水平,经济增长率达8.5%。2024年10月,马政府取消了撤资税,但仍保留货币管制措施。受美、日经济不振影响,2024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越南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1986年越共“六大”确定实行革新开放路线,1996年越共“八大”制定(2024年“九大“重申)2024年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6种经济成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小业主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外资经济)。近年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1996年至2024年五年计划期间,GDP年均增长6.7%,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5%、12.2%和6.4%,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30万吨,大米、咖啡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三位。5年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47亿美元。2024年GDP增长6.7%,其中农业增长4.9%,工业增长15.7%,出口增长24%(计划增长11-12%),进口增长30.8%,外汇储备有所增加。2024年继续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努力推进国企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刺激消费、加大扶贫力度。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自然灾害严重情况下,GDP仍保持稳定增长。
泰国自1961年起开始实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24年起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实行自由经济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和竞争,引导私营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增加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努力扩大出口。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解除经常项目下外汇交易管制,允许外国银行在曼谷经办“离岸业务“(BIBF)。此外,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积极参加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泰、马、印尼“成长三角“合作。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崛起,泰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农业国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工业制成品成为泰国主要出口商品。1990年至1996年,泰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达8%。1995年泰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500美元,世界银行将泰列入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带来巨大冲击,当年经济增长-1.4%,1998年经济大幅衰退,增长率为-10.5%。1999年下半年起,泰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当年增长4.4%。2024年6月,泰国宣布脱离IMF监管,经济逐步回升,当年GDP增长4.3%。2024年,泰国继续实行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鼓励消费,拉动内需,扩大出口。在努力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主要有:成立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呆坏帐,成立人民银行,扶持中小型企业,延缓农民偿债三年,实施“乡村百万铢发展基金“和“30铢医疗计划“,发展地方特色产品以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外债有所减少,外汇储备略有增加,股市缓慢回升。截止2024年底,外债降至694亿美元,外汇储备增至330亿美元。
老挝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88年以来,推行革新开放路线,调整经济结构,即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入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颁布外资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1991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老挝货币基普急剧贬值。老挝政府通过采取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扩大农业生产等措施,基本上保持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的稳定。2024年老挝党“七大“制定了2024年至2024年经济发展规划,今后五年老挝GDP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7%,重点发展农业、能源、矿产、旅游等优势产业,增加出口。至2024年人均GDP翻三番,达到1500美元。
印度尼西亚1968年以来,特别是80年代调整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后,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通货膨胀控制在10%以内。1994年4月进入第二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即经济起飞阶段。政府进一步放宽投资限制,吸引外资,并采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旅游、增加出口。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创,经济大幅衰退,货币贬值、通膨高踞。为摆脱经济困境,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援。1999年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整改阻力较大,私企外债、银行呆账等问题难以解决。
柬埔寨是农业国,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占总人口36%。1993年王国政府成立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商贸自由化。1998年新政府成立后,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训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出台多项改革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裁减军政官员,减少行政开支。2024年,柬努力推进行政、税务、金融和司法等方面的改革,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经济数字如下:国内生产总值(GDP):36.4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2%。